企业推销产品、产品参加招投标等活动时,特别是后者,必须出具产品的检验报告,但是,产品检验报告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产品的检验及检验工程是否有人为操作检验结果和检验过程是否有利益输送等问题。
产品的检验一般有抽检和送检两种方式,后者是对那些产品质量要求不是太高的产品。抽检,通常是检验机构的人员到被检验企业的库房和生产线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产品再有检验机构人员送到经验机构的产品检验实验室对产品的各项参数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检测。
虽然产品的经验标准是严格而科学的,但,现实的问题是,检验检测人为操作检测结果,检测过程中的潜规则是相当普遍的。例如,有一个新注册的企业,厂房还没有完全建成,根本不能正常生产出产品,而此刻,恰好有一个项目在进行招标,他们通过关系,准备用自己的产品参加招投标,于是想办法找到另外一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自己设置产品参数,要求对方企业按自己设定的参数定制了两款特制产品,然后,再把定制的产品送到质检部门检验,最后,顺利地取得了《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也就是说,企业还没有生产出产品之前,仍然能够取得产品检验报告。当然,在之后的产品生产过程中,若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仍然可以如法炮制而取得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或产品质量合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