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宣城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回乡养老:是“归根”,更是“忠诚”

2024/1/31 15:51:28发布19次查看
□记者 周俊英 王韵涵 王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不论是已在城市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人,还是随着改革开放背井离乡的高龄农民工,几乎都更倾向于回乡养老。针对回乡养老,大家是怎么看的,专家又是如何深层解读回乡养老的原因?本期报道来听听回乡人士聊聊他们的故事。
衣锦还乡的生意人:“这里承载着我们世代人的记忆”
现年50岁、在安阳做建材生意的王先生最近放下了手边的业务,几乎每周都要回趟范县老家。“盖家宅是大事!生意上的事得靠边放。”王先生说。
王先生的老家在濮阳范县龙王庄乡。不甘一辈子在小乡镇待着,18岁的他就进城打工。凭着灵活的头脑,王先生从小本服装生意干起,一步步积攒下不少人脉与财富。
听王先生讲老家的故事,眼前浮现的仿佛是一幕幕电影里的场景。“父亲走得很突然。我们甚至来不及把老家翻盖加建,让老人再回故里抚摸一下院里他亲手栽下的梧桐……这让我们兄妹几个都很遗憾。”王先生点起一根烟,叹了一口气:“这里承载着我们世代人的记忆。回乡养老是一种绿叶对根的情谊。”
今年,王先生花了二十多万元,将老宅翻盖加建。“儿女都事业有成,我和爱人也打算过几年到乡下养老,种种菜、养养花,图的是空气好,吃得生态,做些简单的农活还有利于身体健康。”王先生说。
高龄农民工:体力不支挣钱难,回乡生活成本低
据了解,由于“城乡二元化”差异以及传统的土地养老、家庭养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是挣钱回家改善生活。而养老的问题,他们却没考虑过。与衣锦还乡的王先生不同,现年60岁的安阳县高龄农民工李军只上有老、下有小,他仍和爱人在外漂泊,赚钱养家。不过今年,李军只有了回乡养老的打算。
“老家还有房子和几亩地,总有个着落。不像大城市,虽然赚钱机会多,但根本没有落脚之地。”李军只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始于维持生计的初衷,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愿景南下打工,可没有技术,劳力成为李军只和妻子唯一的本钱。现在,他和妻子在一家广东科技公司做流水线工作。由于没有年轻人手脚利索,经理委婉地劝他们回老家,他们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由于体力大不如前,妻子身体每况愈下,担心自己再有病住进医院,他打算带老伴儿年底从广东回乡养老。
“妻子跟着我在深圳、广东等地打工近三十多年。为了省房租,我们现在还和几名工友在宿舍合住。”李军只说,他和爱人吃得很省,为了每月给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及家人寄固定的生活费,他们已经三年没有回过老家了。
“没事我会听听豫剧,因为我老母亲最爱听了,每当听到戏,我就会回想起在老家和家人的场景。”话至此,李军只哽咽了一下。他说,去年春节前爱人说啥都要回乡看看,但是没买上火车票,没舍得“咬牙”买机票。“已经老了,心该回乡了。今年年底说啥都得回家!”李军只说,他知道自己干不了多长时间了,他没有退休金,回老家养老,在周边打打零工,种个菜,陪陪家人,这就够了。
调查:“叶落归根”,多数人愿意回乡养老
那么,有多少人愿意回乡养老?回乡养老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连日来,记者随机对30名不同身份、60岁至70岁的老年人展开了调查。在采访中,不少老人都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种种牵挂。“年老了,故乡才是温暖的港湾。”一名受访者道出了心声。
在此次调查的对象中,18人为男性,12人为女性。他们中有即将或已经离退休的干部、有农民工、有生意人。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回乡养老,有17人表示,愿意回到原来有房屋居住的村里养老,以农民工和生意人为主力;有8人愿意回到户籍所在县或乡镇养老;仅有5人愿意随家人到城市养老。因此,回乡养老是被调查人群普遍的愿望。
调查中,只有个别农民工有意外人身事故保险及工伤保险。多名高龄农民工表示,由于社保没有缴满年份,他们退休后领不到养老金。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回农村养老,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无法逃避的问题。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面对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生活上无人照料。
不过,对于选择回乡养老的原因,17名老年人口中的答案竟惊人的一致。“在城里待着不好吗?您为什么想回老家养老呢?”听到记者的提问,小有成就的生意人段先生笑了,说了四个字:“叶落归根。”
专家:故乡能让人放下生存焦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回乡养老,守护老宅?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坤明。
赵坤明表示,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基本都会选择回乡养老,或者花不少钱把老宅翻盖加建,应该是源于叶落归根的心理。首先,这种心理表达的是人们对故乡、家庭和祖先的一种原始忠诚。“人都对自己的故乡怀着一种忠诚。在中国文化里,不少人把故乡比作根。另外,人们常通过有意无意地维护甚至刻意美化故乡的形象,与一起在外的老乡和亲友联络、帮助乃至为故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体现。长期出门在外的人身上,故乡情结又浓又重。一些在年轻时对故乡愤世嫉俗、不够认同的人,到老年时,反倒越思念故乡。”
“叶落归根是人对生命历程中最后一站旅行安全的下意识追求。我们常说,母亲的怀抱最温暖、最安全。我们还说,童年最令人怀念。母亲的怀抱肯定是回不去了,可故乡却是实实在在还在那里的。故乡最接纳自己。故乡也最能让一个人放下生存的焦虑。”赵坤明说。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在城市里面进行工作,到了55岁90%的人愿意回乡养老,因为农村对他们来说是个廉价且符合心理的养老场所。”对于高龄农民工选择回乡养老的现象,我市某高等学院社会学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较早出去打工的一批农民工,当年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培训,可能在城市常年从事低端劳动力密集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规划。当他们年老后,很多人在城市难以立足,不得不选择归乡这条路。由于高龄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在思想和见识上相对开放一些,不妨引导他们成为农村进步的“带头人”,发挥余热促进家乡发展。
对于回乡养老这种模式,该教师表示,其有助于减轻城市老龄化的压力。特别在上海等城市,一些退休的人就在农村租一个房子,在那里养老,种一些生态蔬菜还可以避免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减轻了城市的压力。
短评
粗略一算,第一批进城农民工或留在城市工作者几乎都已年近花甲了。对他们来说,如果条件许可,回乡养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阅尽繁华,重归田园,徜徉于绿意盎然的田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绿色有机食品,确实别有一番情调。
然而,故乡不是所有人想回就能回的。如果没有老宅可住,已取得城市户口的老人想回乡建房就可能受到限制。如果还有老宅,攒些钱对此翻盖一下固然不错,可要知道,年轻人习惯了城市的节奏,基本不会同老人回乡守护乡愁。也就是说,老人回乡后,又要面临突发状况所带来的风险。小病小灾还好,要是身体突发状况,得不到及时救治或不正确救治,麻烦就比较大;身体衰老、体力不支,如果老人没有攒下足够成本选择回乡养老,就要面临难赚钱的窘境。这恐怕也是许多回乡养老者的焦虑所在。
回得去故乡,也要养得好晚年。溯本逐源就在于让养老群体能“养得起”,还能“有保障”,这才是一份有“温度”的养老方式。好在,国家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让回乡养老的老人能享受签约家庭医生、远程诊疗之便利,对于解决一些常见老人病大有帮助。对于没有老宅的老人来说,各地也在积极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以地养老”指日可待,中国农村的养老困境也有望破解。
宣城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